诺曼 • 福斯特:走在技术之前,他将“裸露结构”升华为艺

来源: 诚品eslite


       在赢得香港汇丰银行总部的竞标之前,诺曼 · 福斯特只接手过小型住宅的设计项目。但这位毫无高层建筑设计经验的英伦建筑师以对结构的创造性设计和大胆的外露结构,建造了令世人耳目一新的第四代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从此在国际建筑界名声鹊起,揽获无数赞誉,并成为“高技派建筑”(High-tech Architecture)风格的代表人物。

 

 
● 1935年 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
● 1951年-1953年 进入曼彻斯特“约翰布来德沙尔及伙伴建筑行”工作。
自英国皇家空军退伍后,福斯特第一次接触到建筑行业,这一工作后来被他描述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1956年 进入曼彻斯特大学,选择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建筑专业
● 1961年 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福斯特进入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攻读硕士,在此期间结识英国建筑师理查德 · 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
 
● 1963年 与理查德 · 罗杰斯一同返回英国,组建 Team 4 团队。
团队另两位成员分别是福斯特的夫人Wendy Cheesman与理查德的夫人Su Rogers。他们的第一件作品是著名的“阿波罗17登月舱”。Team 4 随后很快以“高技”(High-Tech)设计风格而闻名。
 
● 1967年 创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Foster Associates,现称“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
● 1986年 第四代香港汇丰总行大厦(HSBC Main Building)落成
● 1999年 获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并获封“终身贵族”(Baron Foster of Thames Bank)
● 2004年 因伦敦摩天楼圣玛丽斧街30号,二次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斯特林奖(The Stirling Prize)
 

 
▲1985 中国香港  香港汇丰总行大厦 HSBC Main Building

 

       香港汇丰总行大厦高180米,共46层地下4层,使用30,000吨钢及4,500吨铝建成,旧址工地狭窄施工困难加上建造工期短,建造用配件多采预造,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外部,内部无结构让使用空间最大且能自由拆卸扩建,另设文件运输带,可自动传送数吨文件。建筑的工业风格灵活精巧,至今仍被誉为最具创意的建筑之一。
 
痴迷 “裸露结构”的“高技派”建筑

 

       “因为建筑是诚实的,它们本就不应该被隐藏。——理查德 · 罗杰斯”
 

       1977年,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落成。没有一面墙,内部也没有一根沉重梁柱,整个建筑只靠外围支撑的28根立柱完成了对传统建筑的颠覆。建筑中的所有空间桁架、管线、暖通照明设备都被毫不掩饰地暴露而出,这座大胆而反叛的建筑带着浓厚的工业美感,成为了高技派建筑(High-tech Architecture)的开山之作。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这便是推崇将内部管线充分地坦露甚至作为艺术装饰的高技派建筑风格,诺曼 · 福斯特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方式,将建筑结构由中心移到外部,香港汇丰总行大厦如同一件被晾在衣架上的衣服,戏剧性地被两端的钢桅杆支撑起来,而作为主要支撑结构的8组粗壮结构柱,配合主桁架被袒露在建筑外部,成为主立面的主角,硬朗有力。尽管各种机电结构都坦露无疑,所有钢柱和钢桁架都被直接展现在大厦外观上,但巍峨矗立在香港中环的汇丰总行大厦仍具备了大都市恣意却毫不突的建筑风度——冷酷而俊美,强大而精炼。

 

 
▲香港汇丰总行大厦


 
执着颠覆常规的“魔法部”构造

 

       “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密斯 · 凡 · 德 · 罗”
 

       以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为代表的高技派建筑彻底与过去千年的传统建筑美学决裂,以发展不过百余年的现代工业逻辑开创了注重实用、高效的现代工业美学。诺曼 · 福斯特等一众高技派建筑师在前辈密斯 · 凡 · 德 · 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崇使用钢铁、玻璃、塑料等现代建筑材料,营造通透、轻盈、富有科技感的氛围,并通过挖掘新材料与科学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潜力,使结构与技术、实用与审美得到统一。
 

       福斯特建造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的手法更类似于建造一座桥梁而非一栋传统的写字楼:大胆地将两层高的水平桁架用钢柱连接起来,再将楼板悬挂在巨大的桁架上。如此每个悬挂的两层“桥梁”不仅可以负担下方钢筋混凝土楼板的重量,还可平衡远离竖向桁架的各种设备及电梯的重量。

 

 
▲香港汇丰总行大厦内部构造


       福斯特说,“项目的开始,我已经形成的思路的动机,首先是要寻求建筑内部流动的丰富多彩的空间秩序——以其来取代那种简单呆板的‘方盒子’。”他抛弃了传统商业大厦中心竖向的核心筒组织电梯的做法,创造了新型的内部结构:两部自动扶梯自12米高的底部广场通向银行大厅和层高中庭;三组垂直的楼身结构高低不同,形成一个错落的空间,加之大胆无遮拦的开放式办公区域,一个视野开阔、空间灵活多变的办公区域由此形成。高速运行的电梯在五个办公区域之间接送人们,每个区域内部还配有一系列的自动扶梯,使之成为一个如同村落般紧凑而富有戏剧性的办公空间。

 

 
▲香港汇丰总行大厦 底部公共广场


       福斯特甚至考虑了未来空间调动的灵活性,让建筑如同《哈利 · 波特》系列电影中的“魔法部”一般自由流动:自大厦投入使用以来,人们不仅能够轻松对大厦的办公室格局进行调整,甚至曾在6周内就为建筑新增了一个大型证券厅。

 

 
▲香港汇丰总行大厦


 
启用“世界工厂”的现代建造理念


       这些包层细节所带来的纯粹的视觉愉悦,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热情和奉献是无法做到的,从密苏里的工厂到中国的工人,再到一个不断转移阵地的设计团队,所有人都辛苦付出了。这栋建筑是关于美学的,但并非是脱离建造过程的遥远的唯美主义。——诺曼 · 福斯特
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建造,福斯特率先采用了预造的全球化生产的建造理念,如同打造一架空客喷气式客机,让不少结构和房间部件采用“从世界各地生产,到统一运到香港组装”的生产方式进行运作。3万吨从格拉斯哥船运来的钢铁模块、日本设计的资料库系统、美国的轻量级可移动地板,以及来自荷兰、德国和意大利的各种建筑材料,都通过这条全球性的组装线完成建造。

 

       作为诺曼 · 福斯特首次设计建造的大型项目,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的每一个细节都被要求尽善尽美。即使在极短的工期内,整个建设计划也经常被福斯特彻底推翻,因为他相信,“永远都会有更好的建设计划。”最终,这幢旧址重建的第四代香港汇丰总行大厦影响了附近的商业街区和整个金融中心的构造。与此同时,这座斥巨资建造的大厦在也在1985年竣工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建筑。
 

 

文化艺术

百家争鸣

企业动态

新闻资讯

员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