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新政实施9个月 留下17.62万“蓉漂”

来源:成都日报 蓉城先锋等
 
       2017年7月19日,“成都人才新政12条”正式发布,明确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这一新政的推出,迅速吸引了大量“蓉漂”落户,“蓉漂”成为新风尚。
 
9个月累计17.62万人才落户

 
       “之前一直在德阳工作,没有时间回来办理,最近办证中心没有以前那么多人了,就向单位请了一天假过来办。”4月26日,记者在成都天府新区公安分局办证大厅内见到了刚刚办理完在蓉落户手续的徐先生。今年29岁的徐先生是一名“海归”,现就职于某银行德阳分公司。按照工作安排,几年后徐先生便会调回成都分公司工作,落户成都成了不二选择。“感觉天府新区以后会发展得很好,和家人商量后选择在这里落户。”
 
       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7年7月19日至2018年4月26日,新政实施9个月左右,我市累计人才落户17.62万人。
 
30岁以下落户人才占八成以上

 
       2017年7月19日,“成都人才新政12条”正式发布,市公安局于7月20日出台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落户政策。该政策作为第一项落实“人才新政”的重要举措,自实施以来备受社会关注,人才反响热烈,青年人才落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成都通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举措,针对不同人才群体构建政策体系、分类施策,通过创新举措,解决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等问题。
 
       截至4月26日在累计人才落户的17.62万人中,3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是当仁不让的落户主力军,以14.14万人占人才落户总数的八成。总的来看,新落户人才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人才“质”“量”均有所提升,凸显了“人才新政”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更多地取决于年轻人,人才新政实施后吸引大量青年人才涌入并在蓉安居乐业,给成都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 相关新闻 |
关心服务人才 “蓉城人才绿卡”进公积金

 


       4月27日, 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就“蓉城人才绿卡”的持卡人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
       持卡人租住商品住房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时,在符合业务办理条件下,不受租房提取额度的限制,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适用于A卡、B卡持卡人)。持卡人的贷款额度不受现行贷款额度计算公式的限制,且贷款期限可延长。凡是连续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个月的持卡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在符合首付款规定比例、还贷能力系数、最高贷款额度、个人信用良好等条件下,其申请贷款额度可不受现行贷款额度计算公式的限制(适用于A卡、B卡持卡人)。持卡人的贷款期限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后五年,最长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适用于A卡、B卡和C卡持卡人)。此外,还为持卡人开通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绿色通道,建立优先服务机制。
 
 

蓉漂·高峰荟”拉开2018“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大幕


       “成都人才新政12条”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蓉漂·高峰荟”在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举行,拉开了成都市首个“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大幕。300余名在蓉高层次专家人才、“蓉漂”青年人才和创业者代表会聚一堂,探讨成都人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畅想“蓉漂”的发展与未来。整场活动的项目环节,可谓紧锣密鼓,亮点纷呈。
 

       据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蓉漂人才日”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为广大“蓉漂”人才设立的专属节日。当天,除“蓉漂·高峰荟”活动外,“蓉漂·青年人才特大型招聘会”“蓉漂·外籍人才感知成都行”“蓉漂·人才主题专列”以及各区(市)县“蓉漂”专场活动也于当日同步展开。
 

成都新经济指数全国第七 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5月18日,以“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为主题的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蓉开幕。这一次,参会“大咖”更多,会议邀请到来自国际友城、著名高校、知名企业、产业园区、投资机构等600余名嘉宾参会。在首日举行的9项重点活动上,多位“大咖”发言,共话新经济,以及创新发展等话题。
       

       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博士、财新数联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新经济指数联合创始人陈沁发布了《新经济指数发布两周年观察》。《观察》显示,成都新经济指数总量2016年2月、2018年4月都排名第7。这中间有上升有下降,今年2月、3月曾达到过全国第六名。“排在成都前面的几个城市也都相对固定:北上广深杭。”陈沁分析道,而从每个分指标来看,成都排名有比较大的变化。根据《观察》,在过去的两年中,成都在专利转移、工资和就业等几个部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陈沁告诉记者:“今年,随着成都率先推出一系列人才吸引新政,同时越来越多的成都企业也加大对人才吸引的力度,我们能看到成都此前相对落后的几项劳动力指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经济工资从两年前的14名前进到了当前的10名。”此外,新经济指数细分指标排名上升的还有新三板指数,专利转移指数。陈沁表示:“这都说明成都在企业融资和专利产业化方面亦有不错的表现。”

文化艺术 

员工风采

新闻资讯

百家争鸣